抗震缝设置对房屋抗震有着重要作用,不同位置的抗震缝,结构设计也不相同。
1、带地下室的结构,上部结构设抗震缝,而地下室没设缝
按多塔结果计算地下室及其顶板配筋,上部结构配筋也可以采用;按离散模型计算各塔楼的周期比、刚度比、位移和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,上部结构配筋也可以采用(但需要注意风荷载这一问题会过于保守,此时可以交互修改该方向的风荷载值)。
2、带地下室的结构,上部结构设抗震缝,地下室也设缝
除基础外,所有按离散模型计算,因为多塔模型中各塔楼应该是有共同的大底盘楼层。
【言论一】
对于设缝结构,通常采用的计算模型有两种:
1)将各结构单元离散开,分别计算,可以称之为"离散模型",该模型除与风荷载有关的计算结果外,其他的结果都是对的,若风荷载是控制作用,而直接采用设计结果,可能过于保守,此时可以交互修改该方向的风荷载值。
缺点:不便于整个楼层绘图,只能手工拼图。
2)把各结构单元综合在一起计算,此时要把每个结构单元定义为多塔楼,程序使用多塔楼结构计算模型进行设计计算。
缺点:当然此种模型也存在风荷载偏大的问题,还有采用整体模型计算时"周期比"验算指标是不对的。
【言论二】
如果你的框架底部没有连通的地下室的话,建议分开计算。
1)计算各部分框架的周期、位移等指标时必须分开计算。(同言论一)
2)计算配筋时分开和整体计算的结果都应该是正确的(但是我自己好像试过,计算结果会有一些差别,可能是计算程序的问题)。
3)如果是从上到下彻底用抗震缝分开,下部没有大底盘就不存在多塔这样的概念(个人想法:如果基础在一起,还是应该采用多塔模型)。
4)计算基础时可以整体计算,这样多柱的联合基础计算会更准确一些(值得参考)。
相关阅读:
桥梁检测资质标准
抗震加固工程必须提供抗震鉴定报告和整体抗震计算
混泥土结构加固方法
混凝土结构的检测技术与加固
房屋抗震鉴定检测怎么做
施工相邻影响检测内容有哪些
为什么要进行房屋检测
房屋裂缝的检测方法